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一代。天安門事件發生時,我們太小,可以做的頂多是遊行時坐在爸爸的肩膀上似懂非懂地叫口號。然後我們大一點,經歷九七的交接期 – 名義上是動盪的時期,但那幾年,還在求學的我們其實過得好安穩,教育政策改革仍處於醞釀階段,騷擾不了我們。然後我們出身、找工作、最後總算在社會站得住腳。過程辛苦嗎?都算付出過,但出的每分力都是為了自己有更好的未來,丁點的辛苦是必然的吧?

這一代的孩子苦。他們物質可能充裕,但長大過程中,每年每月都正在跟教育政策的改變正面交鋒。要知道,教育是童年的大部份啊!一個新政策壓下來,學校吃不消、老師吃不消,但最後負責哽下去的卻是孩子。教育文獻看多了,便明白任何國家走到教改的巨輪前,有一撮學生要無可避免地犧牲一下,改革才能完成。
香港的教改在二千年初全面啟動了。現在的香港大學生正是那巨輪下的犧牲品。他們被普教中輾過、被三三四輾過、被優質教學基金的種種實驗輾過;他們是那無數因施政者霎時衝動定下來的政策之「受惠者」。
我們應該為這群孩子感到驕傲,因為他們並沒有被不穩定的教育氣候淹沒。反之,這些改革孕育出一班熱血青年。他們曾被改革壓得喘不過氣,但仍相信改變;他們對未來無知,卻會堅定地說:「香港是我家」;他們手無寸鐵,卻願意走到最前,充當守護者。
政策雖變,教育的本質未變。我們還是會教導孩子要分辨善惡、要忠於自己;我們依舊跟孩子分享鐵杵磨成針和愚公移山的故事。孩子長大了,終於有機會去身體力行,但竟然,一些卑鄙的、自以為認識教育的權貴會當頭棒喝地斥責孩子:「回家吧!你們的聲音根本一文不值。」最諷刺的是,這些權貴正是當年推動教改的份子。孩子終於如改革所願,成為有思想、有意見的世界公民了,你們現在卻倒戈相向?這是什麼歪理?這令人憤怒。
看見吶喊的孩子,當老師的、父母的心也痛了。你們這個年紀,是成年禮前最自由的時候,應該去探討哲學和醉心藝術而不是去搞什麼抗命、應該在草坪上奔跑或打瞌睡而不是去為著目的而遊行、應該去談些兒女私情而非國家大事。但我們知道,這是為世所迫的。
活在這個把理所當然變成奢侈、歪理變成事實的年代裡,但願教者與父母也能繼續當孩子的榜樣、忠於自己。要讓孩子知道,無論歷史要把我們帶到如何荒謬的時代,只要信念一致,我們總會時刻緊緊地扣在一起。
孩子啊,既然你們今天選擇了走在前面,就讓我們當你們的後盾;不認同你們的也起碼不嫌棄、不唾罵。到你們走到累了,便讓我們來,像最初般守護你們。